各二级学院团总支: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要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国梦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团市委和市学联今年将将举办第六届“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主题
改革路上勇实践,知行合一助发展
二、比赛内容
参赛项目须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从城市管理的六个方面入手:
1、科技创新与新型产业。探讨如何培育创新源泉,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如何健全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培养和引进创新创业人才。聚焦如何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如何加强信息技术在交通、医疗、城市管理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探讨如何加快“四个中心”建设,如何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推动产业高端发展、融合发展、集约发展。
2、民生服务。关注如何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更好支持大学生创业和失业青年就业扶持。关注如何加强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和医养结合。关注如何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如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城市建设。关注如何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积极推动全民健身。
3、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探讨如何保障城市安全,尤其是轨道交通、机场车站、旅游景点、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关注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公共安全知识的普及力度,增强市民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聚焦创新社会治理,探讨如何维护城市秩序和市容环境,探讨如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如何扶持社区生活服务、公益事业等领域社会组织发展。
4、城乡发展。关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探讨如何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开发。关注美丽乡村建设,探讨如何推进村庄改造、建成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如何加快薄弱地区教育、卫生等设施补点建设,如何健全教师、医生等专业人才到农村工作的激励政策。关注如何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如何加大农业科技应用推广力度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5、文化建设。关注文化改革发展,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快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探讨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中国梦、城市精神等主题,面向全社会,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关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讨如何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何完善来沪文艺人才扶持政策,促进优秀文艺人才脱颖而出。
6、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关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探讨如何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如何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聚焦如何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如何加强绿化建设。探讨如何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生态低碳经济,缓解城市生态体系承载的巨大压力。
三、参赛资格
1、大赛面向各二级学院在校学生,包括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参赛对象为3名以上学生组成的团队。
2、大赛欢迎跨专业、跨年级的学生组成团队,各团队需指定1名同学为联系人,并配备1名指导老师。
3、出现以下情况,自动免除参赛资格:违背法律和法规;内容不健康;涉嫌舞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内容不属实,弄虚作假;与公益理念相违背;组委会认为的其他不当行为。
四、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包括议题研究、项目方案和实践总结三大类。
1、议题研究类。以界定问题为主,针对与“十二五”规划相关的科技、卫生、文化等相关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2、项目方案类。以提出问题为主,策划操作性高、具有社会效应的工作计划。
3、实践总结类。在界定问题、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付诸实施,形成具有科学性和推广性的工作总结。
五、申报数量
审核通过后择优立项,过程控制采用逐级淘汰制度,按评选结果提供奖励基金的方式予以资助。
六、评审安排
本届大赛于2014年6月17日正式启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校内选拔和市级初审立项;第二阶段,在各项目推进过程中,进行复赛综合评审;第三阶段,在项目完成后进行决赛答辩,并表彰优秀项目团队和个人。
(一)6月22日前,各二级学院在院内进行筛选,并将参赛作品申报书电子版发社会实践专用邮箱shijiansit@163.com,申报书纸质版请在6月22日中午12:20-12:50此时间段内交至大学生活动中心214处。
(二)6月底,组织评审小组进行市级初审,确定立项项目。
(三)8月下旬,举行复赛综合评审,立项团队提交中期报告,由专家组对项目后续工作进行指导。
(四)9月中旬,举行决赛答辩,入围团队向组委会提交完整的作品材料,进行项目总结汇报及评比。
1、每个参赛团队以PPT或DV视频等可视方式介绍项目,参与该环节队员不超过3名;
2、评审团提问,评审团由专家学者、委办局指导老师、媒体记者组成;
3、评审团向组委会推荐获奖项目,由组委会公布获奖名单。
七、评审标准
对于参赛作品,大赛将综合考虑以下六方面因素:
科学性: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结论真实有效,形成较为科学的研究成果或结题报告。
创新性:选题具有前瞻性,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体现专业特色,成效显著。
可行性:成果充分考虑时间、人力、资金等因素,具备现实转化前景,项目具有持续性,能够在更大的范围进行推广。
影响度:团队注重宣传报道,项目产生积极社会效应,引起广泛关注。
现实意义:选题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切合城市管理真实需求,成果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和现实推广性。
其他因素:答辩展示、团队合作、新媒体使用等。
八、资助及奖励
1、项目奖项:立项项目根据实践的成果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各奖项分别约占进入决赛作品总数的5%、10%、15%、30%和40%。
2、校级奖项:设立最佳组织奖和优秀组织奖,结合“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统一表彰。
3、先进个人、优秀指导教师奖:结合“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统一表彰。
九、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整合优势。各学院要充分认识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政领导统筹协调、责任部门分工合作、团委学生会组织实施和院系积极配合的工作体系。社会实践活动鼓励跨专业、跨年级、跨学校的学生组成团队,可按“互学互检”分组开展校际联合组队,资源共享、整合优势、协同推进。
(二)全面总结,完善机制。各学院要将社会实践和学生自身发展相结合,加强选题方向、调研方法、成果总结等多方面的培训。结合《上海高校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指导手册》,进一步完善过程管理和机制规范,开展必要的思想作风和实践技能培训,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带队指导。突出社会实践的基地化、项目化管理,做到“按需设项、据项组团”,服务内容和形式切合基层实际和需要,切忌走马观花、变相旅游等。
(三)突出专业,注重延续。各学院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实践基层需求调研制度,选题立项应尽可能与本校、本院系优势专业相结合,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鼓励优秀项目持续深入推进,实现项目成果的科学化、服务社会常态化,开展一年以上的实践项目将优先列为重点项目。
(四)注重宣传,扩大影响。各学院要充分利用团学组织新媒体、校园媒体等宣传载体,在活动的策划、动员、实施、总结等各个阶段进行宣传推广和互动参与,加强活动中优秀个人和事迹的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实践育人效应,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整体宣传赢得的传播效益。
(五)落实保障,确保安全。各学院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要高度重视实践团队特别是赴外省市实践团队的安全保障工作,每支团队必须配备一名带队老师。加强安全教育和保障,做好前期调研和出发准备,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特别是要高度关注极端气候变化和服务地区的自然条件,做好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
联系人:陈雷60873068
竺晓婷18116219386
E-mail:shijiansit@163.com
附件:
1、第七届“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项目申报书
2、第七届“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项目申报汇总表
3、第七届“知行杯”社会实践大赛委办局课题一览表
4、“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章程
附件:
关于举办第七届“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的通知.doc
共青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委员会
2015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