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手机访问 
阅读新闻
行走边陲,寻根筑梦——调研云南开远彝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
所在位置: 首页  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 2013-09-03   浏览次数: 351

 

云南,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传承文化。开远,这个西南边陲城市,在近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民族文化逐渐开始凋零,彝族传统文化正是其中之一。为了解彝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2013年7月下旬化工学院“彩云之翼”云南开远市彝族文化调研小队特赴开远展开相关调研。

7月18日,调研一行8人拜访开远市文化馆,文化馆长柳青云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开展彝族文化保护现状。据柳馆长介绍说,在开远,彝族人口较多,成大聚居小分散的居住特点,共有三个支系主要分布情况为北边为阿哲支系,东边是仆拉支系,而南边则是倮倮支系。当地政府与文化馆保护和传承彝族等少数民族文化每年会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活动。

日,我调研队驱车来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乡——碑格乡,开展问卷调查并与民间文化传人访谈。我们首先来到碑格村民族民间音乐艺人——余美英老人的家中。老人穿着颜色绚丽图案多样的民族服饰,用一口纯正的彝语,当地文化工作者的翻译下与我们交谈。访谈结束后,余美英老人还为我们献上彝族歌曲一首,美妙的歌声表达出彝族人民对党的深深的感激之情。第三日,我们前往碑格乡另一位民间艺人——李登明老人的家中,拜访这位阿都克村民间祭祀舞蹈艺人。他是祭祀舞蹈的第三代传人,有着传承并发扬祭祀舞蹈的决心。从他的口中我们了解到祭祀舞蹈主要有大刀舞、棒棒舞等等,老人还亲自舞起双节棍和棒棒,向我们展示了祭祀舞的多种套路。

7月21日到22日,我调研小队奔赴中和营镇皮坡村,拜访皮坡彝族文字传承人——李才保。根据采访,我们了解到他是开远地区唯一一位熟悉彝族文字的人,是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人物。他为我们讲述了皮坡村彝族的由来,并且展示了《指路经》《宵夜经》等彝族羊皮经书。老人一生颇多磨难,唯一的希望便是弘扬彝族文化,传承彝族文,现在老人已经收了村里8名彝族后生作徒弟。我们也衷心的希望老人的愿望能够早日实现,彝族的美丽文字能够被更多人所识。

短短几天的调研悄然便到了尾声,我们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了解到了开远彝族文化亟待保护的现状,更加坚定了我们对彝族文化保护的信念。当地的政府虽做过一些保护工作,但由于资金短缺以及青年人对彝族文化的漠视,其文化传承仍面临困境。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保护民族的根,传承民族的魂,让经过千年沉淀留下的文化基石得以保留。(化工学院  祝黛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