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手机访问 
阅读新闻
人文学院开展奉贤华亭古海塘保护暑期社会实践
所在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 2012-08-28   浏览次数: 49

        上海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封邑,始建“申城”,后几经变迁,在三国时更名为“华亭”,唐朝设县,华亭县北部的上海镇逐渐发展起来。由于毗邻东海,百年前就开始筑造海堤以防洪水侵袭。目前奉贤华亭海塘作为目前上海仅存的几处古海塘,风化文物损坏现象已十分严重,它的保护和文化价值亟需重视。人文学院“古海塘保护”实践团队开展了华亭古海塘保护的社会实践。
  这个暑期,实践团队在人文思政学院刘红军院长的指导下,顶着烈日在海塘边进行了测绘和数据采集,通过采集受风化影响龟裂的海塘碎石块,进行后期分析,并实地走访当地居民,深入了解华亭古海塘的历史和保护现状。
  为扩大保护文化古迹的影响力,实践团队通过微博发布了古海塘的历史和图片,得到了150余条的转发,评论中对身边的不起眼的石塘承载百年历史文化充满了惊讶。同时,微博宣传还吸引到《青年报》的关注和兴趣,两位记者主动要求对实践团队进行跟踪采访,并为“华亭古海塘”作专题报道。
  通过一系列的走访、调研和考察,队员们认识到保护华亭古海塘的迫切性和挑战性,古海塘于2002年被上海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缺少具体持续的保护措施,周围居民对于文物的不重视以及紧邻公路带来的废气侵蚀和日晒雨淋,目前古海塘的风化和腐蚀情况十分严重,亟待加强保护。
  作为距离我校只有数十米的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挖掘古石塘的文化价值是实践团队的最终目的,队员们还将陆续走访江浙一代的海塘博物馆,通过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的海塘保护实例,向相关部门提交策划操作性高、具有社会效应的工作计划和保护方案,更好地保护身边的奉贤华亭古海塘,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上海自身的文化古迹。(人文学院 郑晟骅)